这是个很常见的设计选择,背后结合了设计美学、用户体验优化和商业策略等多个因素:
1、阅读舒适度和焦点集中(核心原因):
- 限制文本行宽: 大量研究表明,过长的文本行(每行字符过多)会降低阅读速度和理解度,增加眼睛疲劳。将主要内容(搜索结果)的宽度限制在一个适中的范围内(通常在600-800像素左右),能显著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和效率。
- 减少视觉干扰: 大片空白(负空间)将主要内容区域与浏览器窗口边缘或其他潜在干扰元素隔离开,让用户的视线能更专注地集中在搜索结果上。想象一下文字铺满整个屏幕的感觉,阅读起来会更吃力。
2、响应式设计和适配不同屏幕尺寸:
- 基础布局适应小屏幕: 搜索引擎结果页的设计需要优先保证在较小的笔记本电脑屏幕(如常见的1366×768、1920×1080)上也能良好显示主要内容。固定一个相对较窄的主内容区宽度,可以确保在这些主流分辨率下,用户无需水平滚动就能看到完整的信息。
- 大屏幕的利用: 在更大的桌面显示器(如27寸2K/4K屏)上,这个固定的主内容区宽度就显得相对较窄了,两侧自然就出现了空白区域。
- 效率考量: 为每一种可能的屏幕宽度都做完全自适应的布局(流体布局)成本较高,且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显示问题。固定主内容区宽度+自适应留白是一种在开发效率和兼容性上取得平衡的方案。
3、为扩展内容预留空间(商业和功能驱动):
- 知识面板/精选摘要: 这是右边空白区域最常见的“填充物”。当用户的搜索查询有明确的答案或关于特定实体(人物、地点、事件、产品等)时,搜索引擎会在右侧空白处展示一个知识面板,提供更结构化、更直观的信息(如图片、关键事实、简短描述、相关链接等)。这极大地提升了信息获取效率。
- 广告位: 右侧空白区域(尤其是在顶部)也是展示相关广告的理想位置。这些广告通常与搜索词高度相关,是搜索引擎重要的收入来源。将它们放在右侧,可以与左侧的有机搜索结果清晰区分,减少对主要搜索体验的干扰(虽然用户可能仍会觉得有干扰)。
- 其他富媒体结果: 有时也可能展示地图、图片轮播、视频预览等富媒体内容,丰富结果呈现形式。
4、设计美学与现代感:
- 留白: 在平面设计中,留白(负空间)是重要的设计元素。适当的留白能营造出简洁、清爽、现代的感觉,避免页面显得拥挤杂乱。它给页面“呼吸”的空间,提升整体的视觉品质感。虽然用户可能觉得是“浪费空间”,但在设计师眼中,这是提升页面美感和专业度的必要元素。
5、历史沿袭与用户习惯:
- 这种“左窄主内容+右宽空白/知识面板”的布局(Google是典型代表)已经存在了很多年,并且被证明是成功的。用户已经非常习惯在这种布局下浏览搜索结果。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布局可能会引起用户的不适和混淆。
总结来说:
右边的大片空白主要不是为了留白而留白,其核心目的是:
- 保证核心搜索结果区域宽度适中,提供最佳的阅读体验。 (设计+用户体验)
- 在主流小屏幕上确保完整显示。 (技术+兼容性)
- 为重要的扩展内容(知识面板、广告)提供专属的、不干扰主内容的展示区域。 (商业+功能)
因此,你看到的“空白”,在设计师和产品经理眼中,是实现阅读友好性、功能扩展性和商业价值之间平衡的一种精心设计的结果。当有相关内容需要展示时(知识面板、广告),这个“空白”就会被有效利用起来;当没有相关内容时,它则服务于阅读舒适度和页面美感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首晒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shoushai.com/p/1692